罕见病患者可以通过中心绿色通道快速获得相关科室专家会诊及入院等服务。
同时,普通腹腔镜针对这种大体积的肿瘤手术,风险较高,尤其是左侧瘤体巨大,完全挤压左肾及主动脉。目前,全世界报道患病者约涉及500个家系。
这可能影响恶性肿瘤的扩散,延长下一次手术间隔时间。另一种是发生于甲状腺的髓样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为此,朱育春召集了肾上腺疾病MDT团队多次讨论。3月17日,泌尿外科朱育春副主任医师带领的肾上腺源性高血压外科团队,在医院的高血压外科及肾上腺外科MDT的强大支撑下,为一名罕见的MEN-2型患者,完成世界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经腹腹腔镜双侧巨大嗜铬细胞瘤同期切除术。过往面对同时患两种肿瘤的患者,治疗原则是:先处理危及生命恶性肿瘤,再后期处理良性肿瘤。
3月17日,在内分泌科任艳和陈涛教授、李佳琦医生,心内科徐原宁及王斯医生,放射科的刘荣波教授和杨玲医生,麻醉科的林静和李晓强两位麻醉师,重症医学科的周琰副教授,血管外科的黄斌副教授和曾国军医生,手术室侯林等华西肾上腺MDT团队通力协作下,朱育春主刀,刘志洪和周亮两位医师配合,患者双侧肿瘤被完整切除,手术非常成功,术中出血不及10ml。一种是发生于双侧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是良性肿瘤。与直接动静脉穿刺采血不同的是,小儿ICU患儿大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极易发生呼吸和循环障碍,术后多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在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和有创血压的基础上,通过在通路上连接血管保护通路以供反复多次采血与动静脉血气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床旁血气分析监测技术的掌握能力,确保得到快速、准确的血气分析结果,近两周中午14:00-14:30,小儿ICU持续组织开展床旁血气分析监测技术培训与考核。此轮操作培训的主题有两项,一是留置动静脉导管采血法,二是床旁血气分析监测与结果判读临床专业实践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临床专业技能,相关专业知识,预见和评判能力、应变能力是ICU专科护士的必备核心能力之一,ICU护士除了掌握一般的护理知识,更强调对疾病系统的认识,本次培训系统而全面地回顾了TOF的专科医疗护理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解释TOF患儿病情变化,以做出正确而积极的处理,使患者得到及时精准的监护和护理。护理专业组长陈丽君主管护师对冯梅老师丰富全面的专题内容和活泼生动的讲解形式做出肯定,她进一步强调,ICU患儿任何一种疾病都要以谨慎细致的态度去护理,实践过程中一定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做好医生的好帮手,更好地照护患儿。
此次讲座由冯梅老师主讲,她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用大量的图片和临床实际案例以基础,从回顾正常的血液循环和心脏解剖出发,结合文献分析,对TOF的流行病学特征、解剖结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远期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讲解,特别是对TOF四种经典畸形(即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厚、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骑跨)可能造成的病理生理改变用动图的形式进行详实而直观的呈现,并通过对TOF手术要点和术后并发症的阐释,提出术后监测和护理要点,对为什么患儿术后需要维持较高的中心静脉压,跨瓣补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清晰的解答。法洛四联症(TOF)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也是我院重症医学科小儿ICU收治的常见病种,其心脏解剖畸形较多,病理生理复杂,术后监护水平和护理技术要求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室护理人员对TOF相关知识和实践的掌握能力,4月13日中午14:00-14:30,科室组织当班护理人员在医生办公室开展TOF病理生理与术后护理专题讲座
女性发病率排名前五位的是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为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万例。其中,男性发病率排名前五的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通过本次公益爱心活动,希望能够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癌症相关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及早有效的预防癌症发生,并呼吁全社会关注癌症及癌症患者,让更多群众正确、积极面对科学抗癌。
为了让广大群众提高防癌、抗癌的意识,掌握科学的防癌知识,积极正确的面对癌症,摆脱谈癌色变的现状,由成都市抗癌协会、成都市癌症防治中心共同主办,华西医院胸外科党团支部协办成都市第二十四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于2018年4月15日9点在九眼桥音乐广场召开。随后,专家通过宣讲科学防癌、颁发抗癌明星及志愿者证书,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来往群众积极宣传癌症预防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消除人们对癌症的一些成见、误解。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
本次公益活动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癌症防治,我们在行动,活动现场聚集了数百名爱心乐园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其中爱心乐园志愿者分享了自身抗癌经历的心路历程,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华西医院胸外科党团支部成员,耐心细致的为大家讲解在及早预防、规范诊疗和科学康复的综合措施下,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提醒大家要消除错误认识,重视不良生活方式对癌症发生的影响,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过往的居民热情参与,纷纷驻足观看宣传海报,翻阅宣传手册并主动向医务人员咨询。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
其中,男性发病率排名前五的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女性发病率排名前五位的是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本次公益活动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癌症防治,我们在行动,活动现场聚集了数百名爱心乐园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其中爱心乐园志愿者分享了自身抗癌经历的心路历程,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了让广大群众提高防癌、抗癌的意识,掌握科学的防癌知识,积极正确的面对癌症,摆脱谈癌色变的现状,由成都市抗癌协会、成都市癌症防治中心共同主办,华西医院胸外科党团支部协办成都市第二十四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于2018年4月15日9点在九眼桥音乐广场召开。随后,专家通过宣讲科学防癌、颁发抗癌明星及志愿者证书,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来往群众积极宣传癌症预防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消除人们对癌症的一些成见、误解。
通过本次公益爱心活动,希望能够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癌症相关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及早有效的预防癌症发生,并呼吁全社会关注癌症及癌症患者,让更多群众正确、积极面对科学抗癌。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为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万例。
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华西医院胸外科党团支部成员,耐心细致的为大家讲解在及早预防、规范诊疗和科学康复的综合措施下,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提醒大家要消除错误认识,重视不良生活方式对癌症发生的影响,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研究表明,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过往的居民热情参与,纷纷驻足观看宣传海报,翻阅宣传手册并主动向医务人员咨询
有利于骨与软组织贴附与整合,能够实现术前设计、假体制备与假体植入的有效结合,将是今后骨肿瘤关节假体发展的方向。4月2日屠重棋教授团队成功为患者行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术。该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假体匹配性好、功能及疗效满意,标志着我院3D打印技术在骨肿瘤关节与假体在设计、制造及置换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块金属骨头,是世界上第一例3D打印的髌骨假体。
华西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屠重棋教授说表示,至少是需要拄拐杖。华西医院骨科屠重棋教授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为胥大姐重做了髌骨假体,据查询国内外相关论文和报道,此前未见过相关病例的报道。
术中膝关节屈伸正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效果好屠重棋教授表示,随着患者对精准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标准化假体无法满足患者不同类型缺损的重建要求,常因为假体重建不匹配导致功能障碍。截至目前,屠重棋教授及其团队已经完成50余例3D打印金属假体的植入,术后随访可见假体—骨界面已有骨长入,实现生物界面整合,手术效果达到预期。
考虑患者肿瘤严重破坏髌骨、年龄偏大且肿瘤为复发,再次刮除后植骨术后功能差、易复发。髌骨具有保护膝关节,传递股四头肌力量、参与构成伸膝装置,防止膝关节过度内收、外展和伸屈活动等功能,并且形态复杂,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厚薄不一,与股骨髌面相关节,形成髌面。
辅助检查提示肿瘤累及整个髌骨,边缘破坏且伴有软组织包块,影像学分级提示Campanacci分级为Ⅲ级。如果像往常一样采取切除后旷置股四头肌覆盖,或LARS韧带重建,均不能有效重建伸膝装置,所以整块切除是最佳选择,但整块切除后患者行走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因此,3D打印髌骨最难的部分,包括了髌骨的测量,如最大高、最大宽、最大厚、髌骨关节面高、髌骨内关节面宽、髌骨外关节面宽等数据。目前伤口愈合好,可正常屈膝和伸膝。
据了解,继2015年10月成功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保留膝关节胫骨干金属骨小梁假体重建术后,骨科屠重棋教授团队再次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完成各种生物型假体的定制并临床应用,包括:半腕关节金属假体、半骨盆假体、距骨假体、跟骨假体、胫骨干假体、全尺骨假体等治疗肿瘤性骨缺损。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一块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髌骨假体,被植入54岁的患者胥大姐的右腿膝盖处,这块由特殊金属和塑料材质做成的新骨头,取代了原本长满了肿瘤的骨头,还会和肌腱等重新长在一起,让胥大姐预后的膝关节仍然活动自如。
3D打印髌骨模型CAD辅助设计和优化屠重棋教授团队前期通过对健侧髌骨解剖数据的测量,反向生成健侧髌骨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不断优化,并将股四头肌肌肉止点、髌韧带起点等充分考虑进去,形成最终的3D打印模型,完成量体裁衣特制。3D 打印技术在生物医用领域虽然刚刚起步,但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胥大姐2年前患髌骨骨巨细胞瘤于外院行肿瘤刮除植骨术后,来华西医院就诊。3D打印技术的铆合,和骨科常用的骨水泥材料相比,除了不易松动外,使用寿命也更长,理论上说,二三十年没有问题。